西区纪事 | “小河南”的一亩三分地,留下了许多情
您可能感兴趣↘
20世纪初,由于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及水陆交通方便,周家桥东北部相继兴建申新一厂、申新八厂、日商丰田纱厂和大德油厂等工厂,西部建起天原化工厂、顺昌石粉厂等化工厂,周家桥成为近代中国民族纺织、化工业的发源地。
”
据《法华乡志》载:“富商购地设厂者接踵而至,地价骤贵,亩值万金,百工麇集,遂成市面。”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,城市劳动人民逐渐增多,在工厂附近搭草棚简屋栖身,形成三泾宅、小河南、朱家宅、杨家宅、苏北里等多处棚户区。
1998年开始,周家桥辖区进入大规模旧区改造,时长近10年,三角场、李家宅、小河南、高家巷等片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随着现代居住区的形成,这些历史地名逐渐淡出人们记忆。上周我们推出了第一期介绍了三角场,反响热烈。今天我们聊聊“小河南”和“高家巷”。
老周桥人常提到的“小河南”
一般来说,老周桥人说的“小河南”的大致范围是东至遵义路,西至长宁路1759弄林家宅,南至天山三村,北至遵义路811弄,居民1733户,人口约5256人,属小河南、天赐里两个居委会。
地境早年大部为农田、坟地、河浜,只有一个自然村,名李家宅,居民约20多户。本世纪20年代,申新纱厂等在此建造工房,同时由船民及逃荒者在李漎泾两岸,特别是南岸搭建平房和简屋栖身,形成集居地,因在李漎泾南面,故称为“小河南”。
1957年填没李漎泾,建成遵义路811弄。1985年1月拆除李家宅旧屋,建成砖木结构三层工房1幢,1991年有六层楼工房9幢、5层楼工房1幢、七层楼工房1幢、四层楼工房3幢、三层楼工房2幢,其余是居民自行翻建的二层楼房屋,少数是瓦平房。
古北路附近以前有四所小学
高家巷(区片)位于天山新村街道北部,大致范围是东至娄山关路,南接古北路古北一村,西起天山四村娄山关路815弄,北邻玉屏南路杨家宅,分属天山新村街道新光居委会和周家桥街道锦屏居委会。
▲ 随着旧区改造与市政建设,新辟了云雾山路、锦屏路、天中路等3条道路。
清乾嘉年间,这里是荒地、坟地及沟浜。后由浦东高桥迁来高姓家族六七户定居,故名高家巷。
后有姚、李、王等姓迁入,到1993年增至100多户人家。住宅以瓦平房居多,分为高家巷前宅、中宅、后宅,前宅在现娄山关路815弄1-43号,中宅在今玉屏南路509弄1-84号,后宅在玉屏南路508-602号。
1956年填浜筑玉屏南路。1966年建造砖木结构三层工房6幢,1982年建六层工房12幢,但旧式平房占多数。
1991年,境内设有古四小学、天山电表厂、申一器材厂、天山房管所第四管养段、古北中学、电子技术学校、古三小学、申达公司、新艺日用杂品分店和锦屏食品店等单位。
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,古北路上的古一、古三、古四等四所小学先后合并,2001年正式更名为古北路小学。
“
我也有记忆
中山公园周到将会陆续推出周家桥历史百科连载,也欢迎了解周桥历史的居民供稿,家里有周家桥老照片的也可以来晒一晒。
来稿邮箱:yangqing@sqcbmedia.com。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,方便记者及时与您联系,谢谢。
内容来源 | 周家桥街道方志编纂室
整理 | 杨青
编辑 | 黄吉
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